“水十条”:畅通阻塞的血脉
作为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要素之一的水,如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共同的血脉,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。人们以水解渴,引水灌溉,用水生产,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。但唯其如此,在不知不觉间,我们身边的水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强烈冲击,其污染程度已经到了非大力治理不可的地步。
“千呼万唤始出来”,经过长达一年的准备、编制、征求意见和报批工作,4月16日,国务院正式发布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简称“水十条”)。这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,用10大项、35款政策目标,238项具体措施,为水生态建设描绘出一幅清晰明确的路线图。那么,“水十条”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出台?它又将给我们的生活,乃至整个中国的生态环境,带来怎样的变化呢?
治理水污染迫在眉睫
在谈及我国水污染问题时,人们常说,“有水皆污,有河皆枯”。北方受困于因水量不足造成的水量型缺水,南方则被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困扰。或许,直观的数字更能说明问题。
我国主要地表水的污染情况总体严重。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,地表水按功能由高至低依次划分为Ⅰ至Ⅴ类,以及比Ⅴ类更差的劣Ⅴ类,其中Ⅰ至Ⅲ类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。根据2013年《中国环境状况公报》(2014年公报尚未公布),在我国长江、黄河、珠江、浙闽片河流、西南诸河等十大水系中,Ⅳ~Ⅴ类水质以及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19.3%和9%,意味着有近三成达不到生活饮用水标准,也不适于水产养殖和游泳。而在61个全国重点湖泊(水库)中,有24.6%处于富营养状态,在31个大型淡水湖泊中,6个为重度污染。
地表水如此,地下水的情况更为严重。根据2014年《中国国土资源公报》,全国202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。依据《地下水质量标准》(GB/T 14848-93),综合评价结果为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2221个,占45.4%;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790个,占16.1%。这意味着地下水较差、极差两项的占比已超过六成。而自2011年至2013年,水质较差和极差的监测点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5%、57.4%、59.6%,地下水资源仍处在劣化的过程中。
另一方面,水还关系到我国的能源问题。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认为,对于我国而言,水安全比能源安全更为重要。“燃煤发电和燃气发电都是耗水大户,风能和太阳能项目也离不开水,核电冷却同样需要大量的水。目前能源结构调整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当地的水资源。”
水环境治理:直击问题核心
控制污染物排放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、节约保护水资源……在这些远景清晰、目标明确的条文中,有些是题中应有之义,有些则令人惊喜。那么,哪些条款值得人们重点关注呢?
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认为,水环境治理是“水十条”中分量最重的一项。而要解决这个问题,则需要从整体出发,提出系统解决方案。本次“水十条”正是切中了这个要害之处。
“水这个问题,可以从它的功能出发,分成三个方面来看,即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水资源、可以承载一定排放水平的污染物的水环境、作为一种子生态系统的水生态。”李志青告诉记者,“因此,解决水污染问题,要在几种功能之间达到平衡,系统解决,缺一不可。而水环境问题是最为紧迫的。”
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,人们把水视为排污的环境载体,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他两种功能的重要性。结果水质变差,合格的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短缺。同时,水生态也越来越缺乏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能力,从而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失衡。
如今,水环境对污染物的承载能力已近极限,没有扩充的余地,因此必须立刻缓解其压力。从另一方面看,水资源短缺、水生态失衡的根本原因,也和水环境质量的下降有关。李志青说:“水环境的减排和治理问题已经上升为国家水环境风险问题,波及到社会经济其他领域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‘水十条’才非常明确地将水环境保护问题界定为‘国家水安全’。”
保护生态流量:水体健康的基础
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水环境规划部副研究员马乐宽认为,“水十条”中第三条提出保护重要河流生态流量是一个创举,这一举措对保障水体的健康将起到基础性作用。
“流水不腐”,话虽简单,却蕴含着真理。马乐宽告诉记者,河流需要有一定的径流量才能保障其生态健康,也就是“水十条”中提及的生态流量。
“我们知道,水体具有自净能力,而这种能力的强弱,直接取决于水量的大小。举例来说,在排入一条河流的水体污染物总量不变的基础上,如果河流的径流量增加,就可以大大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,最终起到提高水质的效果。”马乐宽说。
另一方面,水体中的水生动物、植物以及河流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,岸边的芦苇杂草等都是整个水生态系统的一部分。充足的水量可以为这些依存于水的生物构建一个“藏身之所”,这同样有助于维持河流或湖泊的生态平衡。
而生态流量的需求,又会不断发生变化。马乐宽认为,在保障总体水量的前提下,水量的变化也十分必要。“我们对生态流量的保护,少不了人为的调控,而在调控之中,需要依据自然状态下的水量变化来决策。例如在洪水期增加水量,在枯水期减少水量。对于在水体中生存的生物而言,其早已适应了水量的自然变化,并依据自然变化进行繁殖,因而模拟自然来进行生态流量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。”
“水十条”将如何保障生态流量呢?对此,马乐宽认为,这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保障生态流量,等于是将这项工作变为了“规定动作”,有利于工作的全面开展。此外,“水十条”要求加强江河湖库水量调度管理,维持河湖生态用水需求,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。这是统筹保护水质、水量和水生态的重要举措,将有力推进水环境改善。
“水十条”有着宏伟的远景,这份行动计划为我们指出了远期的前进方向。同时,水问题又已迫在眉睫,与每个人息息相关。2020年,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能否达到70%以上;2030年,全国水环境质量能否总体改善;本世纪中叶,生态系统能否实现良性循环……这一切,都取决于我们从此时此刻起所付出的努力。
产品推荐
相关行业新闻
- 2024年生态环保工作怎么干!
-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应用场景
-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排水系统的特点有哪些?
- 景观污水处理设备的水质特点以及适用范围
- 一体化玻璃钢污水处理设备的优点及其特点
- 广东污水处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优势
- 一体化工业污水处理设备的产品特点
-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出现管道堵塞应如何处理
-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施工基础坑洞
-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针对小区污水处理的工艺特点